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校园简介

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中国科大是国家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是国家“珠峰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九校联盟(C9)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入选海外创新人才基地(共5个大学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在影响力、公信度较高的国际大学排名榜中,中国科大一直名列国内高校前列。如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中,2010年中国科大名列全球第49位,中国大陆高校第二位;2011年名列全球第192位,中国大陆高校第三名;2012年名列全球第201-225名,中国大陆高校第三名[1]。在国际著名教育组织QS自2009年开始发布的QS亚洲大学排名中,中国科大分别名列亚洲大学第24、25、24、27名,中国大陆高校第四、五。

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兼任。建校后,中科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培养基础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得到迅速发展,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首创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首建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七五”、“八五”期间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很快发展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西区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内外科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挑战,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推行教学科研改革和结构性调整,进行第三次创业。

长期以来,学校秉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弘扬“育人为本、学术为根、报国为魂”的科大精神,坚持“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理念,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及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学校有15个学院、30个系,在上海、苏州分别设有研究院。[2]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

现有专任教师1553人,其中教授522人,副教授671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7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0人。2012年,在校学生15500多人,其中博士生1900多人,硕士生62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中国科大1963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已有54名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的比例高达1‰,为全国高校之冠。

学校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等40多个国家和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中国科大是我党在新中国亲手创办,并得到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的新型理工科研究型大学,其超常规发展历程已成为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现场招聘会


  • 序号
  • 招聘会名称
  • 时间
  • 地址
  • 序号
  • 招聘会名称
  • 时间
  • 地址

网络招聘会


  • 序号
  • 招聘会名称
  • 时间
  • 地址
  • 序号
  • 招聘会名称
  • 时间
  • 地址